您當前的位置 : 中國甘肅網(wǎng) >> 甘肅文化 >> 收藏考古

    【甘快看】瞭望丨保護傳承“喚”活古籍

    23-10-17 11:24 來源:《瞭望》 編輯:劉姍

      原標題:瞭望丨保護傳承“喚”活古籍

      ◇搶救修復、再生保護、活化利用……十年來,更多古籍走下高閣“療傷”,更多古籍永續(xù)保存在“云端”,更多古籍在與人和現(xiàn)代生活的親密接觸中,醒過來、活起來、傳下去

      ◇各地的古籍修復師們埋首故紙殘頁與時間賽跑,只為延續(xù)古籍風貌、留存中華智慧。截至2021年底,全國累計修復古籍超過385萬葉

      ◇“完成文溯閣《四庫全書》數(shù)字化采集及精選影印工作邁出了活化利用第一步。我們的遠景目標是建立文溯閣《四庫全書》數(shù)據(jù)庫,使其成為‘天下萬世共讀之’的數(shù)字文獻。”

      文∣《瞭望》新聞周刊記者 郎兵兵

      上面2張圖為甘肅省圖書館藏《欽定禮部則例》修復前的畫面;下面 2 張圖為甘肅省圖書館藏《欽定禮部則例》修復后的畫面 甘肅省圖書館供圖

      2023年9月初,《文溯閣四庫全書影印精選》首次亮相敦煌文博會。作為存世三部半《四庫全書》中唯一未曾公開出版的著作,文溯閣《四庫全書》充滿神秘感。

      “書本是天下之公器,古籍文獻里面蘊藏著古人留下的智慧。”蘭州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與古典文獻學研究所教授魏宏遠說。為更好保護現(xiàn)存于甘肅省蘭州市的文溯閣《四庫全書》,地方政府投入上億元升級館藏條件,探索構建長效保護機制。

      泱泱中華,文明博大。古籍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,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智慧。全面深改十年間,我國持續(xù)深化文化體制改革,完善頂層設計,健全體制機制。古籍保護傳承迎來新的發(fā)展機遇。

      2017年,中辦、國辦印發(fā)《關于實施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傳承發(fā)展工程的意見》,明確實施國家古籍保護工程。2022年,“加強文物古籍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保護傳承”首次寫入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;同年,中辦、國辦印發(fā)《關于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》,成為新時代我國古籍工作的綱領性文件。

      搶救修復、再生保護、活化利用……十年來,更多古籍走下高閣“療傷”,更多古籍永續(xù)保存在“云端”,更多古籍在與人和現(xiàn)代生活的親密接觸中,醒過來、活起來、傳下去。

      搶救“酥皮點心”

      甘肅省古籍保護中心專家何謀忠和同事們,把嚴重脆化的古籍叫作“酥皮點心”——指尖兒一碰就可能碎成渣渣。

      紙壽千年,怎奈光陰流逝刻下印記,承載往昔錦繡和歷史記憶的古籍光彩漸消。“有的被蟲蛀得千瘡百孔,有的被黑乎乎的老鼠糞便覆蓋,壓根沒法看。”何謀忠說。

      據(jù)統(tǒng)計,甘肅省古籍總藏量約百萬冊件,包括漢文獻70余萬冊,少數(shù)民族文獻30余萬冊。其中,約21.2萬冊古籍存在脆化絮化霉變、書頁邊緣破損等不同程度的“傷情”,亟待修復。

      延續(xù)古籍壽命,傳承文脈價值,搶救修復、原生保護是第一步。

      古籍修復者需要傾注大量心血,用高超的技藝為泛黃古籍治愈因蟲蛀、風蝕、水浸、火炙等產(chǎn)生的損傷,再重新修整、裝訂、保存。

      從最初偏居甘肅省圖書館一隅,到如今面積350多平方米大開間工作室,十年來,甘肅省古籍保護中心的工作條件明顯提升。走進寬敞明亮的工作室,現(xiàn)代化修復設施一應俱全,專業(yè)修復人員也從3人增至15人。

      甘肅省圖書館館長肖學智介紹,作為甘肅省古籍保護龍頭單位,該館2018年至2022年累計投入1368萬余元,依托下設甘肅省古籍保護中心,全方位推進古籍存藏環(huán)境提升改造、設備更新采購、數(shù)字化建設、古籍修復保護等工作。

      為了讓更多舊紙殘卷在修復人員手中“復活”,甘肅省圖書館2017年申請非遺專項經(jīng)費40萬元,先后在天水市圖書館、蘭州大學圖書館等8家單位設立傳習點,助力承載于古籍文物之上的文化與文明延續(xù)傳承。

      不僅甘肅,十年間,我國古籍修復人才培養(yǎng)體系持續(xù)健全完善。2013年起,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在國家圖書館設立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中心,并在全國部署建立古籍修復技藝傳習所,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以師帶徒的人才培養(yǎng)模式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依托在職培訓、師徒傳承、聯(lián)合辦學等多種形式,全國古籍專業(yè)修復人員已由2007年的不足百人增至約1000人。

      各地的古籍修復師們埋首故紙殘頁與時間賽跑,只為延續(xù)古籍風貌、留存中華智慧。截至2021年底,全國累計修復古籍超過385萬葉。2022年初,歷時8年之久的清宮“天祿琳瑯”修復項目結項,這是繼“敦煌遺書”、《趙城金藏》之后,國家圖書館主持的又一重要的珍貴古籍修復項目。

      數(shù)字“藏用”兩相宜

      長期以來,古籍面臨“藏用”兩難的困局——每一次翻開,古籍都有損壞的風險;束之高閣,又無法實現(xiàn)活化利用價值。在保護與利用之間找到平衡點,成為當下古籍保護工作的重點難點。

      《關于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》首次明確“統(tǒng)籌好古籍文物屬性與文獻屬性的關系”,給出了兼顧古籍保護與古籍使用的科學思路。“統(tǒng)籌實施國家古籍數(shù)字化工程”成為重要工作抓手。

      2021年,甘肅省正式啟動文溯閣《四庫全書》數(shù)字化與影印出版工程第一階段數(shù)字化采集工作。2022年6月,初步完成全書6141函、3474種、36315冊、244萬余筒頁的數(shù)字化采集工作,數(shù)據(jù)資源總量逾700TB。

      2023年5月,《文溯閣四庫全書影印精選》出版發(fā)行,《潛夫論》《拾遺記》《文房四譜》等代表我國書畫藝術史經(jīng)典作品以及古代隴人著作的三函、五種、18冊原版影印書籍與公眾見面。

      “完成文溯閣《四庫全書》數(shù)字化采集及精選影印工作邁出了活化利用第一步。我們的遠景目標是建立文溯閣《四庫全書》數(shù)據(jù)庫,使其成為‘天下萬世共讀之’的數(shù)字文獻。”肖學智說。

      如今,借助數(shù)字化技術,隨時隨地查閱古籍不再是難事。在甘肅省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的館藏珍貴古籍全文數(shù)據(jù)庫中,包括《(乾隆)甘肅通志》《(雍正)陜西通志》等200部1051冊方志類善本古籍,以及466種甘肅地方戲曲劇本抄本全文圖像。讀者足不出戶,即可隨時免費在線閱覽善本古籍文獻。

      截至目前,全國各古籍收藏單位、個人累計發(fā)布古籍及特藏文獻影像資源達13萬余部(件)。其中,由國家圖書館建設,于2016年9月開通運行的“中華古籍資源庫”發(fā)布古籍影像資源超10.3萬部(件)。

      甘肅省古籍保護中心修復人員在工作室內(nèi)開展古籍修復工作(2023 年 9 月19 日攝) 甘肅省圖書館供圖

      歷史可觀聽

      “今朝行兵六月天,帶領人馬守邊關,頭戴金盔似火焰,身穿盔甲滾油煎,兀術領兵數(shù)十萬,潞安城外扎營盤……”

      2021年,全新復排的秦腔甘派瀕危劇目《潞安州》在西安舉辦的中國秦腔優(yōu)秀劇目會演中驚艷亮相。“三桿子”“三鞭子”“三勾子”“撒火彩”等多個絕活以及驚險刺激、高難度的武戲場面,讓觀眾大呼過癮。

      作為秦腔甘肅派最具代表性的老戲之一,《潞安州》除折子戲偶有演出之外,整本大戲已絕跡舞臺70多年。

      失傳劇目重現(xiàn)江湖,何謀忠是見證者。他接觸的第一批緊急搶救修復對象,就是清末民初西北地方戲劇劇本。

      “有些書因為霉變粘連嚴重,已經(jīng)變成‘書磚’。我們把書放進籠屜蒸,待纖維軟化再慢慢把書頁揭下來。”何謀忠回憶。近年來,包括秦腔、隴南影子腔、隴東道情、曲子等傳統(tǒng)劇目在內(nèi)的394種、487本、14000多頁老劇本全部修復完成,并陸續(xù)整理出版。

      甘肅省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周琪介紹,得知消息后,研究院立即組織人員整理這些珍稀劇本,并聯(lián)合演藝機構將其中部分瀕危失傳劇目進行復排。《潞安州》便是其中之一。

      在何謀忠看來,這一修復項目是古籍保護、整理研究、出版?zhèn)鞑ズ臀乃噭?chuàng)作等多方配合,共同推動“文化瑰寶”保護傳承的范例。

      “我們要使這些‘藏’于文獻史料之中的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‘立于舞臺’、走進生活,與普通人親密接觸,煥發(fā)新的活力。”陜西師范大學教授、評論家穆海亮說。

      十年間,讓古籍“活”起來的探索和嘗試,還有很多。

      一系列古籍展覽喚醒文化記憶。2023年9月9日,甘肅簡牘博物館對外開館。為修建這一博物館,甘肅斥資4.5億元,歷時4年建成完工。自此,甘肅簡牘博物館告別了“有館無舍”歷史,千余枚珍貴簡牘原件得以走出“深閨”集中亮相。

      甘肅省圖書館副館長陳軍介紹,“千古巨制——《四庫全書》展”是國內(nèi)唯一有關《四庫全書》專題的常設展覽,全面展示了《四庫全書》的前世今生,有助于更多人走近、了解古籍保護工作現(xiàn)狀,喚起古籍保護意識。

      越來越多類型豐富的珍貴古籍展帶領公眾沉浸式感受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博大精深。“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”“冊府千華:國家珍貴古籍特展”“國家圖書館藏《永樂大典》文獻展”等系列專題文獻展覽和歷史文化專題展覽,推動著古籍保護知識與理念的傳播。

      一系列互動文化活動拉近了古籍與今人的距離。2019年,國家圖書館(國家古籍保護中心)倡議發(fā)起中華傳統(tǒng)曬書活動;2020年,全國古籍修復技藝競賽搭建起我國古籍修復技藝的“演武場”;2023年,國家典籍博物館等推出以保護珍貴古籍為主線開發(fā)的沉浸式互動解謎游戲“故紙修復師·碎丹青”……

      在甘肅,為了進一步延伸和拓展四庫文化弘揚半徑,甘肅省圖書館把“走近四庫全書”系列宣傳活動開進了縣區(qū)和校園,保護和利用相得益彰,讓古籍“活”得更精彩。

      (《瞭望》2023年第42期 )

    版權聲明:凡注有稿件來源為“中國甘肅網(wǎng)”的稿件,均為中國甘肅網(wǎng)版權稿件,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“中國甘肅網(wǎng)”。

    西北角西北角
    中國甘肅網(wǎng)微信中國甘肅網(wǎng)微信
    中國甘肅網(wǎng)微博中國甘肅網(wǎng)微博
   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
   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
   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

    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6212006002 | ICP備案:隴ICP備17001500號 | 經(jīng)營許可證編號:甘B2-20060006 |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(jīng)營許可證編號:(甘)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(yè)務許可證編號:甘B2__20120010

    食品藥品監(jiān)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:12331 | 互聯(lián)網(wǎng)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2377

    主辦:甘肅中甘網(wǎng)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| 本網(wǎng)常年法律顧問團: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(0931-8580115)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(0931-8864528)

    Copyright © 2006 - 2016 中國甘肅網(wǎng)(GSCN.COM.CN) All Rights Reserved

    網(wǎng)站簡介 | 人才招聘 | 廣告服務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 0931-8960109 0931-8960307(傳真)

    分享到
   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|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网站| 无码午夜成人1000部免费视频| 亚洲最大激情中文字幕|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一线岛国| 日本乱中文字幕系列|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| 寂寞少妇做spa按摩无码| 中文字幕人妻中文AV不卡专区 | 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少妇 |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久久99 | 久久超乳爆乳中文字幕| AA区一区二区三无码精片| 亚洲色中文字幕无码AV|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| 国产麻豆天美果冻无码视频| 无码中文av有码中文a| 熟妇人妻中文av无码| 青娱乐在线国产中文字幕免費資訊 |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| 99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线视频区| 最近更新中文字幕在线| 中文在线天堂网WWW|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|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|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| 亚洲国产一二三精品无码| 中文字幕无码AV波多野吉衣| 亚洲色无码播放|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BBBBXXXX |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| 精品国产毛片一区二区无码| 6080YYY午夜理论片中无码| 波多野结衣AV无码|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|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网站| 2021无码最新国产在线观看|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|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专区| 亚洲日韩av无码|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