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 路艷霞
書海,人海。昨天,第31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在國家會議中心拉開帷幕,北京展區凸顯首都出版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豐碩成果,聚焦搭建國際國內圖書版權交流推薦平臺,突出北京中軸線文化、北京原創文學、北京“舊書新知”,為海內外讀者奉獻精彩紛呈的京味文化大餐。
北京展區以“書香京城悅讀世界”為主題,北京出版集團、市屬圖書出版單位和重點網絡出版服務企業共40家盛裝參展,集中展示圖書超過3500冊。2022年以來榮獲“五個一工程”獎、中國出版政府獎、中華優秀出版物獎、茅盾文學獎、魯迅文學獎等國家級獎項的作品集結亮相,沉浸式數字化出版體驗空間高科技含量十足,32場文化活動極具國際特色和北京特色,生動展現了多元文化交流與互鑒的北京篇章。
為期5天的展會上,北京展區的32場文化活動陸續登場,這些活動體現了首都出版業“走出去”的堅定步伐,以及促進多元文化交流與互鑒的滿滿自信。此外,還有內容豐富的現場講座、新書發布、現場體驗等活動。

第31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(BIBF)在國家會議中心啟幕。記者 程功攝
北京展區亮點紛呈
■主題出版區
位于北京展區最顯著的位置,市屬出版單位精心策劃的主題出版類圖書呈“品”字形陳列。其中包括《現代化的中國選擇》等主題出版類圖書、《藝文北京叢書》等獲獎類圖書、《抗日年代》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圖書,共約270種。
■文化傳承區
以實物陳列、科技冰屏播放等形式,重點突出北京中軸線主題,精彩呈現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。《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圖典》《京之軸》《了不起的故宮寶貝》《雨燕飛越中軸線》《北京城的脊梁:中軸線的故事》等精品佳作,從不同角度、不同層次展現北京中軸線之美。除了北京中軸線主題圖書外,反映北京“四個文化”建設成果的出版物也備受關注,其中系統梳理和深入挖掘北京文化內涵的“北京文化書系”格外搶眼,為海內外讀者解鎖北京文化的奧秘提供了新鮮視角。現場,北京彩塑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張忠強展示了北京彩塑的神奇,“用陶土泥轉一轉,搓一搓,彎成一個大大的對鉤兒,輕輕一捏,左手和右手相互配合,它已經成為一只大公雞的造型了。”
■特色展區
突出原創文學、舊書新知和古籍整理幾大亮點。其中,原創文學展位展陳345種精品原創文學圖書,并通過大屏幕沉浸式互動設備,突出展示了“十月”文學精品、《北上》等首都文學IP在影、視、劇等方面的轉化成果。舊書新知展位展示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世界文學、世界歷史舊書和部分外文版舊書,包括1992年出版的《簡·愛》、1980年出版的《弗朗哥的遺產:當代西班牙》、1980年出版的《珍妮姑娘》等。“片羽存真”等文創產品也將得到集中展陳,中國古代典籍以創新、鮮活的樣式,拉近了與海內外讀者的距離。同時,《北京古籍集成》《名典名選大家讀系列》《京津冀古地圖集·國圖卷》等近年來市屬圖書出版單位在古籍整理方面的優秀圖書也現場展陳,為讀者帶來一場穿越時光的文化之旅。
■國際展示區
彰顯近年來首都出版業“走出去”與文化對外交往的新進展,陳列各市屬出版單位多語種版權輸出圖書總計136種,并展示尚斯文化、漫傳奇等“走出去”優秀企業及網絡文學版權圖書190種。多種語言版本的《云中記》《穆斯林的葬禮》《平凡的世界》以及“中華文明探微”系列圖書和“北京古代建筑”叢書等集中展示,成為首都出版業講好中國故事、傳播好中國聲音的生動答卷。在“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”展架前,北京漫傳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赟告訴記者,該系列耗時五年精心打造,涵蓋15部圖像小說(漫畫)作品,全部改編自劉慈欣的經典科幻作品,目前已實現中、英、法、德、西五個語種的出版。
■數字化出版體驗區
展區為海內外讀者打造了一個沉浸式數字化出版體驗空間。記者在現場看到,“凱叔講故事”將其首款AI智能硬件產品“雞飛飛·AI故事玩偶”帶到圖博會現場,這是AI技術與兒童故事深度融合的創新成果,專為4歲+兒童設計。中國音網長期專注于有聲文化遺產的發掘、整理與修復,已建成匯聚上萬藝術家經典作品、30萬首傳世音樂的有聲素材庫,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,中國音網此次帶來了數據庫建設、稀缺資源收集、AI技術應用及文創等方向上的成果,推動傳統音樂在新時代的創新發展。
北京日報出版社重點圖書亮相圖博會
北京日報訊(記者路艷霞)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,北京日報出版社攜一眾精品圖書精彩亮相,在圖博宣傳冊中重點推介11種精品圖書,展位陳列19種重點書目,全方位展現出版成果。同時,于北京展區舉辦3場圖書分享會及直播活動,搭建起與讀者深度互動的橋梁。
據悉,這些展示書目包括《北京概覽》《長安街:四維解碼“神州第一街”》《燕京舊影長卷:古街古道古村》《鐵流陜北:從紅軍到八路軍》《舊京圖說·風云篇》《北京城好石碑》《北京中軸百年影像》《中軸之門》《秦漢的饗宴》《古珠之美》《京劇發祥地》《半小時漫畫故宮》等文史類優秀圖書,多角度勾勒京城千年風華,品味文明瑰寶。
19日至21日期間,3場讀書分享活動更是亮點紛呈。民俗學家、書畫家何大齊以《留住古都記憶尋覓燕京舊影》為題,講述老北京的風土人情;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副研究館員閆霞透過《北京城好石碑》,解讀北京的歷史脈絡;李哲攜《中軸之門》與《舊京圖說·風云篇》,帶領讀者破譯老照片背后的隱秘故事。
此次參展,北京日報出版社以書為媒,不僅生動展現了濃郁的京味文化和鮮明的京報特色,更是在世界文化交流的舞臺上,傳遞中國聲音、講述中國故事。
- 2025-06-20“趙樹理調解法”的文學之思
- 2025-06-20【文化評析】畢業展“破圈”的啟示
- 2025-06-20今天我們如何讀古籍(新語)
- 2025-06-16和海外讀者一起“尋找小說家”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