鄉村,承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基因,是中華文化的根基所在。在鄉村振興的偉大征程中,文化傳承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,它是鄉村振興的靈魂,為鄉村發展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滋養。
鄉村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蘊含著豐富的價值觀念、道德規范和民俗風情。古老的農耕文化,教導人們敬畏自然、順應天時,勤勞耕耘;傳統的鄉村禮儀,維系著鄉村社會的和諧秩序,傳遞著尊老愛幼、鄰里和睦的美好品德;各具特色的民俗活動,如廟會、社火、戲曲等,豐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,增強了鄉村的凝聚力和認同感。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,是鄉村的獨特魅力所在,也是鄉村振興的精神財富。
傳承鄉村文化,能夠增強鄉村文化自信。在現代化進程中,鄉村面臨著諸多挑戰,一些年輕人離開鄉村,鄉村文化出現斷層。然而,當我們重新審視鄉村文化的價值,深入挖掘和傳承鄉村文化時,會發現它蘊含著無盡的智慧和力量。通過開展鄉村文化活動,如舉辦鄉村文化節、民俗展覽等,讓村民更加了解自己的文化傳統,感受到鄉村文化的魅力,從而激發他們對家鄉的熱愛和自豪感,增強文化自信。這種文化自信將轉化為村民參與鄉村振興的內在動力,讓他們積極投身于鄉村建設,為鄉村發展貢獻力量。
鄉村文化傳承與鄉村經濟發展相輔相成。一方面,豐富的鄉村文化資源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提供了廣闊空間。以鄉村旅游為例,許多鄉村依托獨特的歷史文化、自然風光和民俗風情,開發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項目,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旅游,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。游客在欣賞鄉村美景的同時,還能體驗鄉村文化,品嘗鄉村美食,購買特色農產品,實現了文化與經濟的良性互動。另一方面,鄉村經濟的發展也為文化傳承提供了物質保障。有了充足的資金支持,鄉村可以修繕文化古跡、建設文化場館、培養文化傳承人,讓鄉村文化得以更好地保護和傳承。
以文化傳承筑牢鄉村振興之魂,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。政府應加大對鄉村文化建設的投入,制定相關政策,保護和傳承鄉村文化遺產;學校要加強鄉村文化教育,將鄉村文化納入課程體系,培養學生對鄉村文化的興趣和熱愛;社會組織和企業可以積極參與鄉村文化建設,通過投資、捐贈等方式,支持鄉村文化項目的開展;村民作為鄉村文化的傳承者和創造者,更要增強文化保護意識,積極參與鄉村文化活動,傳承和弘揚鄉村文化。
鄉村振興,文化先行。讓我們珍視鄉村文化這一瑰寶,用心傳承和弘揚鄉村文化,讓鄉村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,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,讓鄉村成為人們向往的精神家園。(余琴)
- 2025-06-13志愿填報亂象背后:莫讓焦慮成為收割寒門學子的“信息稅”
- 2025-06-13“瀾湄快線”:讓榴蓮價格親民的幕后功臣
- 2025-06-13鐵路輪渡一票暢連山海間的交通奇跡
- 2025-06-13武威|莫讓“酒風”侵蝕正氣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