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營企業是第一大外貿主體。今年前5月,民營企業進出口10.25萬億元,同比增長7%,占我國外貿總值的57.1%,比去年同期提升2.4個百分點。在外貿規模實現較快增長的同時,民營企業發展質量也在不斷提升。
在壓力挑戰中拓展新市場。近年來,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營企業憑借創新提質、品牌引領,在多項政策助力下,于全球市場的大海中“逐浪前行”。民營企業已連續6年保持中國第一大外貿經營主體地位,持續為外貿發展注入活力。今年以來,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,民營企業展現出較強的應變能力和競爭優勢,應“新”而動,向“新”而行,積極研發新產品,打造新優勢,發展新業態新模式,努力開拓新市場新空間,提升外貿“含新量”。民營企業利用國家支持政策,積極參與國家重大技術攻關項目,在人工智能、新能源等領域,主動與國企協同合作,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。廣大民營外貿企業快速響應全球市場的多樣化需求,并通過創新不斷激發全球消費者新需求。面對人民群眾“新品”“潮品”“爆品”不斷涌現,自主品牌產品出口規模逐年增長,推動競爭力升級“煥新”。廣大企業以創新發展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。
在科技創新中厚植新優勢。改革開放以來,科技型民營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加,創新步伐不斷加快,創新投入持續增長,創新成效不斷提升,已經成為我國科技創新體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,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。面對科技創新發展浪潮,廣大民營企業主動擔當作為,更加重視科技創新,增強了發展新優勢。民營企業具有高度的市場敏感性,能夠快速捕捉市場需求,及時調整創新方向和策略,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和新技術。從低成本高性能的智能機器人,到擁有多項行業領先技術的醫療裝備;從風靡全球的潮玩新品,到材質新穎的服裝鞋帽,許多民營企業既是行業里的“單項冠軍”,也是“從0到1”的勇敢“突破者”。推進數字化轉型、智能化設計,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推動“中國智造”走向世界。小到兩輪電動車、電動滑板車,大到海工裝備、風電設備,民營企業出口產品含“綠”量也在持續提升。
在持續發力中把握新需求。我國擁有龐大的市場規模,民營企業要搶抓市場潛力,特別是在“兩新”政策加力擴圍實施下,激發有效投資和消費,拉動相關行業的快速增長。中國已連續16年保持全球第二大貨物進口國地位。無論是在貨物出口,還是在貨物進口方面,民營企業都大有可為。尤其是在主動擴大優質商品進口方面,民營企業是我國消費品進口的重要力量。各地在貫徹落實國家層面的政策基礎上,結合實際出臺支持民營外貿企業發展壯大的務實舉措。有的地方啟動2025年度外貿企業“百企領航·千企升級”培育工作,提升外貿企業拓市場和抗風險能力;有的地方啟動貨通全球產業帶出海計劃,助力更多外貿企業“品牌出海、貨通全球”;有的地方啟動國際市場開拓計劃,全力服務企業拓市場、增訂單、穩份額。從“產品出海”加速邁向“品牌出海”“文化出海”,民營企業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和品牌建設力度,迸發外貿發展新活力。(李萍)
- 2025-06-18【地評線】飛天網評:主動作為,抓實重點群體就業
- 2025-06-13【光明時評】外貿量穩質升彰顯我國經濟強勁韌性
- 2025-06-13【地評線】飛天網評:在助力企業穩定發展中穩就業
- 2025-06-13【地評線】飛天網評:聚力畫好網絡文明建設“同心圓”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