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業是民生之本。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再創新高。面對依然存在的就業總量壓力和復雜嚴峻的外部發展環境,各地各部門推出一系列政策“組合拳”,加大力度穩崗位、優服務、促就業。
激活經營主體。經營主體是經濟發展的基石,是穩就業的基本盤。各地各部門要主動深入企業發展一線,切實解決各類經營主體的急難愁盼,通過激活和壯大各類經營主體,增加就業“蓄水池”。著眼于惠企穩崗,今年以來,除延續實施穩崗返還、技能提升補貼等政策,相關部門結合形勢需要,提高穩崗擴崗貸款額度,拓寬擴崗補助政策的支持范圍。今年一季度,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為企業減少成本456億元,向58.8萬戶次企業發放穩崗資金35.2億元,支出就業補貼資金238億元,發放穩崗擴崗專項貸款1563億元。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,支持企業更好發展,為穩就業釋放更大潛力。
抓實就業重點。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,既要從面上促進就業,也要抓實重點關鍵。針對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,今年相關部門提前部署,印發新一輪促進青年就業17條政策舉措;接續實施全國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生春季專場、國聘行動、百日千萬招聘專項行動等,發布崗位超千萬個;啟動實施“三支一扶”計劃,招募高校畢業生到基層服務。各地及時啟動就業服務攻堅行動,全力穩定青年就業水平。針對脫貧人口就業,今年脫貧人口務工規模需保持在3000萬人以上,保障相當數量農村轉移勞動力穩定就業成為一項重要工作,相關部門提早召開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專題會議,明確“兩穩定、一防止”目標任務,兜準兜牢重點群體就業底線。
強化技能培訓。當前,制約就業的卡點堵點在于勞動者缺乏必要的基本技能。對此,各地把開展職業技能培訓,作為破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重要舉措。今年3月,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、財政部聯合印發《關于實施“技能照亮前程”培訓行動的通知》,從今年開始,連續三年,每年補貼職業技能培訓1000萬人次以上。各地突出就業導向和市場導向,聚焦康養托育、先進制造、現代服務、新職業等就業容量大、供需矛盾突出的領域,推行“崗位需求+技能培訓+技能評價+就業服務”項目化培訓模式,切實幫助勞動者盡快掌握一技之長,實現技能就業、技能增收。各地各部門要結合實際,開展訂單式培訓,提升廣大勞動者的技能。
優化就業服務。就業服務事關供需匹配效率和勞動者就業信心。各地各部門要主動擔當作為,落實責任,積極服務企業,面向受關稅影響的城市、園區等,組織專場招聘,定向投放崗位,幫助勞動者轉崗就業。要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權益保障,持續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行動,更好保障勞動者的就業權益。當前,就業政策工具箱充足,各地各部門要堅定信心,拿出務實舉措,貫徹落實激勵企業吸納就業、支持企業穩崗擴崗、促進勞動者提升技能和就業創業等方面的政策,更好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。各地各部門要轉變作風觀念,真抓實干,為廣大就業者提供更加周到溫馨的服務保障。(張若麟)
- 2025-06-23【地評線】飛天網評:在數據共享中減輕基層干部負擔
- 2025-06-23【地評線】飛天網評:做好民生工作要用心用力用情
- 2025-06-23飛天評論:為何西北“重走”熱潮迭起?青年的腳步自有回響
- 2025-06-23【青春華章·重走西北角】為何西北“重走”熱潮迭起?青年的腳步自有回響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