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說古道今】
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記載,戰國時,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,少時學兵法,善于談兵,以為天下沒有人能抵得過他。他曾與父親趙奢談論用兵之事,趙奢雖然難不倒他,但并不說他好。趙奢認為,帶兵打仗,是關乎生死的事,而趙括卻把它說得太容易。后來,秦國攻打趙國,趙將廉頗帶兵抵抗。面對強秦,廉頗在長平采取了筑營堅守的策略,致秦無法取勝。于是秦國采取反間計,派人到趙國散布虛假信息說:“秦國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當將軍。”趙孝成王信以為真,任命趙括為將軍,取代了廉頗。藺相如對趙王說:“括徒能讀其父書傳,不知合變也。”意思是,趙括只能讀他父親留下來的兵書,不懂得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應變。但趙王不聽,還是命趙括為將。趙括要起程時,他的母親上書趙王說:“我兒趙括不可以做將軍,請大王收回成命。”趙王還是聽不進去:“您就把這事放下吧,我已經決定了。”
趙括一到長平,就改變了原來的規章,撤換了許多僚屬,決定立即向秦軍發起攻擊。秦將白起得到情報后,佯裝敗退,誘敵深入,將趙軍團團圍住。40多天后,趙軍糧草斷絕,士兵離心,趙括一看形勢不妙,帶兵突圍,結果被秦軍亂箭射死,趙軍四十萬人全軍覆沒。
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。后人即根據趙括只會照搬兵書而不知變通之事,引申出“紙上談兵”之典,比喻只會紙上空談,而不能解決實際問題,或者只會空發議論,而得不到真正落實。清人張問陶詩《即事》:“紙上談兵壁上觀,立言先慮立功難。”
紙上談兵,猶如空頭理論家。說起來頭頭是道,繪聲繪色,情況一變,立刻傻眼。有些計劃,洋洋灑灑幾千字,看起來有板有眼,實際上裝模作樣;有些策劃,密密麻麻幾大頁,看起來條分縷析,實際上支離破碎。可以說,相當一部分計劃和策劃,就是以紙上談兵為能事,這不是形式主義是什么呢?書齋里出不了將軍,只會讀兵書也就只能打敗仗;爬格子爬不出理論家,理論如果不和實踐相結合就是一堆廢紙。
(尚之)
【草木清芬】


名稱:北枳椇
分布:隴南、天水、甘南
簡介:北枳椇,喬木?;ㄆ?-7月,果期8-10月。肥大的果序軸含豐富的糖,可生食、釀酒、制醋和熬糖。木材細致堅硬,可供建筑和制精細用具。帶花序軸的果實及種子藥用,具有解酒毒、止渴除煩、止嘔、利大小便的功效。
?。ㄖ参镔Y料由西北師范大學白增福、陳學林提供)
- 2025-06-18一字千金 | 易一字而予千金的背后,是一字而不可易的自信
- 2025-06-18道聽途說 | 聽人所傳,傳己所聽,皆不可不謹也
- 2025-06-16葉公好龍 | 喜歡真的,才是真的喜歡
- 2025-06-13明察秋毫 | 有時需要借助顯微鏡,有時需要借助望遠鏡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