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值畢業季,各地高校正緊鑼密鼓開展校園雙選會,搶抓就業沖刺期。當下,越來越多高校不僅做好求職“最后一關”就業工作,更是通過與企業共建實習實踐訓練營、創辦“訂單班”、共創科研項目等多元方式,將企業用人標準前置為人才培養目標,加速形成校企協同育人“鏈”,為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打開新通道,為穩就業、促發展提供了可持續的解決方案。
在產教融合中打通就業堵點。近年來,面對逐年增加的就業壓力,尤其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巨大壓力,各地各部門采取務實舉措,取得實際效果。但從根本上看,未有效破解就業結構性矛盾。具體而言,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缺乏緊缺人才,而高校培育出來的人才則因為專業不對口而找不到工作。顯然,這與高校的專業設置與企業產業需求存在脫節問題,高校課程更新速度滯后于技術迭代,導致部分畢業學生實踐能力不足,職業規劃模糊,與企業需求不匹配。對此,各地高校要主動與企業合作,落實產教融合政策,健全目標用人單位庫,建立就業實習基地,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。通過校企合作實踐項目,舉辦專業思想引領、職業規劃教育、求職技巧鍛煉活動,為企業提供更多的生產經營人才,促進大學生充分就業。總之,各地要通過校企合作,打通就業堵點,讓人才培養更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。
在訂單育才中掐住就業痛點。訂單育才,就是根據企業需求定制人才培養計劃的教育方式。這種模式通過精準對接企業用人需求和學員成長需求,實現產教融合,旨在破解結構性就業矛盾,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。各地各部門要重視高校的“訂單式”人才培養模式。為進一步促進專業、崗位、企業一體化的精準匹配,“訂單式”培養模式成為深化校企合作的關鍵一環。各地高校要因地制宜,聚焦企業急需人才,基于當地產業發展實際,探索“訂單式”人才培養模式。與其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相比,“訂單班”模式更加契合企業需求,同時也讓學生在大學期間能夠提前了解到行業發展、企業需求、產業前沿,為后續的就業奠定了堅實基礎。無論是從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,還是從促進高校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來看,各地各部門都要扎實推進“訂單式”人才培養模式,各地高校要聚焦行業的重大需求,深度開展校企多元合作,共同探索產業人才培養產教融合模式。
在科研賦能中破解就業難點。近年來,產業升級催生高端人才需求增長,為進一步精準輸送高端人才,產教融合也正向“高層次”深化。通過校企合作,讓學生提早介入產品前期調研、聯合研發及樣品測試全流程,通過真實產業場景的科研實踐,讓高校學生積累了扎實的技術攻關經驗。通過“產學研用”貫通的培養模式促成了雙方的“雙向奔赴”,為學生的職業發展鋪設了從校園到職場的“快車道”。各地高校要以科研項目為紐帶構建全方位校企合作生態,在推進校企協同過程中,既要錨定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科研攻關,又要著力打造人才輸送與產業發展的價值閉環,通過深度參與企業前沿技術項目,將科研創新與人才培育有機融合,形成高端人才向國家重點領域流動的常態化機制。(張閑語)
- 2025-06-18【甘快說】飛天網評:伏羲文化凝聚民族復興偉力
- 2025-06-18【地評線】飛天網評:為中國中亞合作注入強大動能
- 2025-06-18【地評線】飛天網評:打好促進就業“雙量”組合拳
- 2025-06-18【地評線】飛天網評:開啟中國中亞友好合作新征程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