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,“十五五”期間,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找準著力點,要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,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,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。從傳統產業的“蝶變”升級,到新興產業的澎湃浪潮,再到未來產業的謀篇布局,中國正以科技創新為筆,擘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壯闊圖景。今天的中國,正在不斷創新重塑產業,也在不斷創新引領未來。
在科技創新中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。通過科技創新,可以加快推動傳統產業“蝶變”升級,推動其從低附加值、低效益的生產模式,轉向更加智能化、綠色化、信息化的高附加值產業。從種業發展看,通過激光雷達、高光譜相機、各種傳感器為育種材料集中進行全方位、實時的全身體檢,為中國種子裝上“科技芯”,讓每一粒種子都承載穩產增收的希望。從智慧農業看,通過數據采集,向“云端大腦”傳輸信息,灌溉、養分、病蟲害、作物生長等AI大模型生成精準處方,搭載變量裝置的智能農機按指令為土地“治病”“喂食”,只需手機操控便能精準作業。科技重構人與土地的關系,中國人的飯碗更加牢牢端在自己手里。
在科技創新中加快推動新興產業發展。新興產業作為孕育、應用科技創新的優質土壤,正以數字技術等為支撐,與各產業深度融合,推動生產效率提升。當前,尤其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一些核心技術仍處于發展初期,搶占這些技術高地、構筑形成新的產業優勢,有利于推動我國產業發展實現從“跟跑”到“領跑”的突破。科技創新,不僅是我們探索未知世界的橋梁,更是驅動生產力變革的關鍵力量。新興產業的發展,不僅帶動了資本、技術和人才的集聚與重組,還推動了上下游企業融通創新發展,帶動產業鏈條升級和更新,重塑了行業的競爭格局與市場生態,為經濟增長注入全新活力。
在科技創新中加快推動未來產業發展。人工智能、量子信息、移動通信、物聯網,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加速突破應用。超前布局人形機器人、量子信息、腦機接口等未來產業,將為我國在全球技術與市場競爭中占據領先地位,獲得未來經濟發展的主動權,贏得新的國際競爭優勢。以機器人為例,展現具身智能技術的現實突破,實驗室成果正走向多元產業場景。對機器人的視覺精度、觸覺靈敏度及毫米級力反饋操控都提出了極高要求。在聚焦未來產業發展的目標下,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的道路上,孵化器和科創企業正鉚足干勁、奮勇前行。各地各部門要更加重視科技創新,為未來產業發展提供強力支撐。
在科技創新中持續完善現代產業體系。新質生產力主要由技術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。各地各部門要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,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,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。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,當前在基礎研究方面要“集中力量辦大事”,瞄準“大科學”“大工程”問題,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,要打造新型的科技創新平臺,致力于產出具有前瞻性、顛覆性的原始性創新成果,跑出以創新策源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科技“加速度”。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,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的推動力和支撐力。要開展“人工智能+”行動,精準識別和前瞻培育未來的產業,以顛覆性技術開辟未來的產業新賽道。(李萍)
- 2025-07-01【地評線】飛天網評:堅定信心,實干繪就發展新圖景
- 2025-07-01【地評線】飛天網評:在真查實改中書寫作風答卷
- 2025-07-01【地評線】飛天網評:@全體黨員,“億”起為黨旗增輝
- 2025-06-27飛天網評:做“中堅力量”而非“中間力量”






